近日,國家正式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在社會各界引起軒然大波,那么《電子商務法》為何會如此具有影響力呢? 代購要“涼”? 蕪湖公司注冊網指出:從明年1月1日開始,代購組織或個人必須同時擁有采購國和中國的營業執照,并同時繳納采購國與中國兩方的稅費,違反規定的賣家或平臺最高將分別被罰款50萬元以及200萬元。如果真的嚴格執行這樣的標準,那么具體來說,對代購平臺而言,需繳采購國企業、個人所得稅和社保,同時還需繳納給中國25%企業所得稅,在國內注冊的對接公司,需再繳最低3%的增值稅以及25%企業所得、老板個人所得稅20%、社保及其他附加稅。 國企海外直購 在《電子商務法》出臺的前不久,便有一條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那就是國家為了解決制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問題,以上海、重慶、杭州、寧波和鄭州這5個城市作為試點,開展了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依托電子口岸建設機制和平臺優勢,同時上線了作為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項目的某保稅超市來銷售保稅進口商品。 可見,海關自己開海外代購店,國企海外直購悄然成為趨勢。 規范電商市場 很多人表示質疑,國家的這一系列規定,無疑是對代購的“毀滅性打擊”,代購今后將何去何從呢?作為消費者,想要買到便宜的正版海外商品是不是也難上加難了呢? 顯然并非如此,《電子商務法》明文規定,禁止商家刷好評;消費者申請退還押金,符合退還條件的,經營者應及時退還;電子支付出現問題,服務提供者承擔賠償責任等等,一系列的條文旨在規范電商市場,打擊違法犯罪,必將有效維護消費者以及合法商家的權益。 |